致愛養老|唯初心不可辜負
放棄的理由有千千萬萬個,然而堅持的理由只有一個!
有這樣一個人:
到了本該要退休去頤養天年的歲數,卻選擇在養老道路上摸索前進,如同AB面大反轉,開啟了另一段多姿多彩的人生體驗。
不顧親朋反對,堅持初心終成就一曲佳話。
身為中鐵建業養老旗下三家“九九頤家”品牌連鎖機構的“掌柜”,處理日常事物麻辣干練,儼然已經成為“九九頤家”的門面擔當。
“別人看到的是我的莽撞,而我看到的是我的潛力。”一個人成功與否,勤奮和才華決定下限,機遇和運氣決定上限。所謂“成功”,很多人只能判斷下限,卻很難預估上限,因為機遇和運氣的偶然成分實在太多。姚紅衛在很偶然的機會下接觸到養老行業,從陌生到熟悉、從學習到實踐,她覺得自己是幸運的,因為興趣使然。養老開拓了姚紅衛的眼界,也加深了她對養老行業的理解,隨著從小白到資 深、資 深到精英、精英到大 咖的逐步成長,讓姚紅衛有了成為“職業養老人”的想法。
2015年,中鐵建業養老向姚紅衛拋出橄欖枝,邀請她擔任九九頤家養老中心院長一職。親朋好友紛紛勸說:“已經可以在家享福了,何必這么累?”姚紅衛堅持道:“我要去!”
有人冷冷地質疑:“你可以嗎?”
“是的,我可以。我相信自己的無限潛力!”
接近極限的嘗試更能了解自身潛力所在,一個人身上的價值和閃光點并不是每個人都能清楚地了解,認知局限性會深深影響判斷。
貌似冥冥之中自有天意,如今的姚紅衛已是中鐵建業養老不可 或缺的一份子,一切堅持和努力都是值得的。當問及感受,她這樣說:“我不想浪費生命在享受上面。懷抱著5顆‘養老人的心’,就是想做一份有價值、有意義的工作,讓它成為自己人生的一種財富、一段經歷、一份回憶、一種領悟!”
“5顆養老人的心?”
“是的,5顆!”
初心是一種境界和情懷,是一種責任和擔當。
姚紅衛的養老之路始于需要。“當時家里老人有需求嘛,我就去看了很多養老的地方,可總覺得少了點什么。有的養老中心很高檔豪華的,住了一段時間后的最大感受就是‘我要回家’。硬件上,它們的養老設施配置齊全,但這些設施就像擺設,無人問津。中國式的人情互動在那顯得很冷淡,老人是自我交往的獨居生態,無法構成家的環境。”姚紅衛去過很多養老院,提及就連連搖頭,這都不是她想要的。
家的意義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解。在家長大,從家離開,最后又回到了家,家是最初的愿景和最后的歸宿。家能帶來的不僅 僅是住址,老人想要的是對家無法割舍的那份情感。
“我就想,如果是我來做這個養老項目,我要把它打造成‘家’,在里面填滿愛,給老人以歸屬感。要實現‘自理、半護理、全護理、臨終關懷’這4個養老階段能一住到底。”經歷了大半輩子的風雨人生,生命的最后不該是暗淡,養老并不代表著結束,而是一個新的開始。“接觸到中鐵建業養老,我覺得我找到想要的那個模式了。”
“我想讓老人們有一個幸福的、精神不空虛的晚年生活。”
初心已至,愛至當然。姚紅衛懷抱一片愛心、一份責任、一種擔當,開始了自己的養老事業。
提到姚紅衛,老人們就會豎起大拇指。笑容可掬、說話親切、熱情陽光,是很多人對姚紅衛的第一印象。她說:“我相信在這里,是你能看到笑臉最多的地方。沒有愛心就做不了養老,愛是養老行業的靈魂。身為一名院長,我不僅是員工的榜樣,更是老人的‘知心人’。有了仁愛之心,才會從生活、心理、生理等方面全方 位去關心、愛護每位老人,才能理解老人的一切。”
小愛是不夠的,要變成大愛,姚紅衛并沒有將思想框在小我上。“疼愛自己家的老人是本能,而熱愛別人家的老人是神圣!”
護工曹大叔說:“姚院長經常教育我們要學會換位思考,‘對待院里的老人要像對待自己家的老人一樣’。家屬把老人送到我們手上的時候,他們對我們寄予很大的希望,所以得把他們都看成是自己家的老人,要像待自己家的老人一樣真誠的關愛他們,用積極的情感去感染他們,細致照顧好他們的生活,這是一種責任。”
“咫尺匠心難”。匠心,不僅 僅是枯燥、機械的重復,而是代表了九九頤家的氣質,體現著一種工作態度,彰顯出一種精益求精、追求卓 越的精神。
在我國老齡化加快的潮流下,越來越多的人涌向養老產業,整個養老市場日漸膨脹和浮夸。姚紅衛描述養老行業是看上去很美、做起來很累,但又充滿著希望的。她的手機從來沒有關過機,無論何時,不管在哪兒,只要電話一響,一聽說哪個老人有點什么事,就立馬趕過去處理。
初任院長一職時,姚紅衛便著重于強化服務意識、提升服務理念,訪談老人、制定規章、完善服務、鍛煉隊伍、傾聽老人心聲、設置反饋手冊和健康檔案等等。建立家屬微信群、工作QQ群,“家屬怕老人在我們這里吃不好、受委屈。”她笑著說“家屬送孩子上幼兒園不放心,送爸媽來養老院也不放心。我們每天都將老人們的狀態拍小視頻、照片發到群內,讓家屬隨時能夠了解老人的情況。”
每天,姚紅衛都會和工作人員一起查房、看望觀察老人,有時為需要全護理的老人更換尿布、翻身清洗、修剪指甲、送粥喂飯、更換尿袋等,為所有老人提供生活上全方 位的服務,從不嫌苦、臟、累。
當有人問起“你累不累?”時,她總是淡淡地說:“看到老人每天都那么開心,就是我最大的幸福!”她用自己的專注、執著、敬業與勤奮,為“匠心精神”做出最好的詮釋。
養老是一個良心職業。對老人負責,就是對自己的良心負責。這種誠心不是在轟轟烈烈中展示,而是在平凡、普通、細微甚至瑣碎中體現。
有天晚上,護工在給一位全失能老人洗臉時發現老人狀態不佳,姚紅衛接到電話就立馬趕了過去。在接下來的整個過程里,她一直陪在旁邊,拉著老人的手,在老人耳旁不停地說話。
“我以前是個特別膽小的人,恐怖片是打死也不敢看的,陪在老人身邊的時候卻沒感覺到害怕。其實很多障礙都是自己心里想出來的,一勞永逸的辦法就是去克服它,像遇到護工人手緊張、老人尿次又很頻繁的時候,我也給男老人換過尿袋。”姚紅衛澀然的回憶道“最后那個老人是含著笑離開的,我給她整衣服、梳頭發、擦臉和身體,跟她說‘奶奶,你走好!’一點害怕、恐懼都沒有,就想著讓老人能體面些。人的去世和出生一樣,都是神圣的,我們只有認識了死,才能更好地生,更好地去關懷老人。”
誠心是一種內驅力,驅動“養老人”盡職盡責。給老人創造良好的居住環境、生活氛圍,用自己的溫暖與真心去打動每一個老人,給他們更多的愛心。時刻保持著對工作愉悅、專注的態度,兢兢業業、一絲不茍,以高度的責任心,去創造高水平的工作和高質量的成果。
要想有一番成就,必定會有坎坷。為何有人勇敢走過去,度過了難關?為何有人膽怯地止步,留下了遺憾?因為前者有一種力量,一種自信的力量。
有時,工作中總會出現不和諧的節奏。“有一位老人的家屬,因為一些小誤會引發了大矛盾。當時我的心情就像海浪一樣起伏不定,想著自己干嘛要這么委屈,不如不干了,憑什么要受這種氣?”經過耐心地解釋和調解,家屬弄清真相后真誠地向姚紅衛表示了歉意和感謝。那一天,她明白到,很多事情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好,但也不是想象中那么壞,不能因一次失敗就放棄原來決心想要達到的目的。莫懼人生無通途,惟有精誠所至,方能金石為開。
初掌“院長”,姚紅衛就對自己有了明確定位,既要帶領團隊努力工作,還要為老人打造舒適的氛圍,更要像一名普通護工那樣,掌握豐富的護理知識和經驗。總而言之,作為“養老人”,她要把自己的愛心注入到關心老人的一舉一動,讓老人健康快樂幸福地生活,那就是她最大的幸福。
做養老,是一種善事的修行,是人性道德和本性善良的回歸。厚德方可載物,做養老也一樣,不僅 僅是一種責任、一種使命,更是一種對社會的回饋與報答。不管這條路走得有多艱難,都要對得起老人的選擇和信任。
“我對自己會成為什么樣的人,非常篤定!要以我的愛心、匠心、誠心、信心去守護我的初心。”